在上海洛克·外滩源举办的LABUBU十周年巡展,首次展出了未公开手稿,带你体验现实与幻想交织的奇妙艺术之旅。

上周六我起了个大早,从静安寺坐16号线一路晃到浦东航头,只为去传说中的木兰花阁看一眼。朋友跟我说:“那儿像个时间黑洞,进去就出不来了。”我原本不信,结果推开门那一刻,我直接愣住——相机、留声机、老皮箱、搪瓷缸像小山一样堆到天花板,阳光从破窗缝里打进来,灰尘在光柱里跳舞,我当场心跳加速,像误闯了别人的童年仓库。

孙伯伯在门口递给我一只一次性口罩,说“灰大,别呛着”。我顺着窄道往里挪,脚下是1950年代的花砖,头顶挂着上海牌老风扇,转得吱呀响。一楼左侧整面墙都是胶片相机:海鸥、尼康、徕卡,镜头蒙灰,一拧咔哒脆响。我随手翻开一台蔡司Ikonta,里头的胶卷仓还留着半张没拍完的风景,时间停在1993年。再往深处走,老木头味道混着樟脑丸直冲脑门,我蹲下来扒拉一只搪瓷盘,背面印着“上海搪瓷三厂”,边缘磕了个小口子,却越看越顺眼。
二楼更夸张,老式衣柜排成迷宫,我钻到最里头,发现一张1920年代Art Deco梳妆台,镜面水银花得发雾,抽屉里还留着百雀羚空盒和塑料发卡。孙伯伯儿子小孙跟在后面,随手拉开一只军绿色铁皮箱,里头整整齐齐码着文革时期红宝书,书脊颜色从深红褪成玫瑰,我翻开一本,扉页写着“赠给最可爱的人”,落款1971年。那一刻我突然明白,所谓“淘宝”不是买,是和历史撞个满怀。

孙伯伯看我蹲太久,递来一只小木凳,“坐着看,别累腰”。他指着门口一块**“木兰花阁”老招牌说,那是他爸1988年用毛笔写的,原址在卢浦大桥底下,后来桥要建,一家人把货全塞进卡车,搬到浦东航头**,一开就是35年。现在轮到他儿子小孙接班,抖音、闲鱼、小红书都玩得很溜,可收东西还是老办法——骑辆28大杠,跑浦东老弄堂,听到谁家装修就敲门问“老家具要不要卖”。我好奇问:“最疯的一次收了多少?”小孙笑:“一整栋石库门的楼梯扶手,拆了两个礼拜,手都磨破,现在堆在后院,谁要谁自己锯。”
我最后带走三样:①1964年上海牌闹钟——背面还贴着“沪光百货”价签,8块5;②1970年代搪瓷缸——杯口一个小豁,缸身印着牡丹花;③1930年代玻璃抽屉拉手——四个一包,才10块钱。结账时孙伯伯用老杆秤称闹钟,“四两半”,像在称一段时光。他递给我一张手写收据,钢笔字漂亮得不像话,我小心折好塞钱包,比发票珍贵。

想淘到宝,记住三招:
我亲眼看到一个小姐姐翻到1958年上海音乐厅节目单,背面印着梅兰芳签名,孙伯伯只要80块,她当场尖叫。
地址再报一遍:浦东新区航头路140号,地铁16号线航头东站下来打车起步价。门口没招牌,认准红色“旧货”漆字铁门。
| 项目 | 信息 |
|---|---|
| 具体地址 | 上海浦东航头路140号(近沪南公路) |
| 交通 | 地铁16号线航头东站→打车起步价;自驾导航“航头路140号”有路边车位 |
| 营业时间 | 8:00-11:30,13:00-17:00(中午休息,别跑空) |
| 支付 | 现金 only,附近航头菜市场门口上海银行ATM |
| 必带 | 现金、口罩、湿巾(灰大)、大袋子(老板只给旧报纸) |
| 砍价技巧 | 先问“最低多少”,再砍10-20%,孙伯伯吃软不吃硬 |
我走的时候,孙伯伯正把一台1956年红灯牌收音机搬到门口晒太阳,旋钮咔哒一声,周璇《天涯歌女》飘出来,老嗓子沙沙的,像给浦东航头这条安静小路加了一层老上海滤镜。我回头望一眼,木兰花阁三个字在太阳底下褪成淡金色,心里只有一个念头:下周再来,把那张Art Deco梳妆台搬回家。
在上海洛克·外滩源举办的LABUBU十周年巡展,首次展出了未公开手稿,带你体验现实与幻想交织的奇妙艺术之旅。

在南京路步行街,拍摄万国建筑灯光、享受美味的海鲜炒年糕与炸猪排、购买HelloKitty明信片,与朋友一起探索福州路和外文书局,体验独特的文创与美食。

南京路作为上海的时尚与文化中心,集购物、旅游及商业多功能于一体,流连其中可感受老上海的独特魅力。

在上海的高空和小众餐厅中与伴侣共享浪漫晚餐,让你们在璀璨夜景中感受奢华氛围,收获难忘的约会体验。

本文介绍了在上海的一些古董店和文创空间,适合旧物爱好者探索洽逅独特的古董和手作,感受城市的文艺气息。
